1.2015年,世界将会怎样

2.国际经济形势

3.当前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国际国内形势?

2015年,世界将会怎样

美俄谈话-美俄谈判最新油价

当今世界,波谲云诡,热点不断。告别2014,迎来2015。新的一年,世界形势总体趋势如何?大国及主要经济体关系如何调整?乌克兰、叙利亚等热点问题会否出现突破?美国、俄罗斯、埃及、肯尼亚等智库专家学者近日接受记者采访,为未来世界形势把脉。

世界形势

总体趋势如何?

俄罗斯国际政治鉴定研究所所长明琴科:目前国际局势不稳定,将面临更多地区冲突,最严峻挑战来自“”。这一组织正向俄罗斯、中亚、欧洲及美国蔓延。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美军撤出阿富汗将给中亚地区造成潜在压力。正如俄总统所说,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必须扩大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协作。上合组织应更积极参与解决阿富汗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李东燕:2015年国际形势仍会维持一种大国相互平衡下的总体稳定以及动荡中的基本和平状况。大国关系无疑仍会有对抗与制衡导致的紧张,但各方都会保持克制,寻求避免重回冷战的缓和与合作。美西与俄罗斯的关系因乌克兰问题恶化,北约国家合作也因此加强,欧美盟友关系得到巩固。

埃及马克迪斯政治研究中心主管萨米尔·卡达:石油价格在2014年暴跌,这将促使中东产油国努力寻找新的经济支柱,减轻对石油依赖。俄罗斯深陷经济困境,对中东影响力将被削弱。受“”牵制,美国的力量将在一定程度上重回中东,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世界经济系高级讲师格里什·伊基阿卡:预计美国和欧洲国家经济继续增长,但增长率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西方对俄经济制裁及油价不断下跌将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非洲经济仍将继续快速增长。尽管西非地区2014年暴发了埃博拉疫情,非洲仍将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

俄、美、中国及欧洲等

彼此关系如何调整?

华盛顿智库凯托学会防务与外交问题专家泰德·卡彭特:美中彼此不能完全互信,但仍会保持强有力的经济关系,会努力在安全领域确定合作范围并加强合作。美俄关系现状极其糟糕,甚至可能恶化。说美俄关系已滑向第二次“冷战”并非夸大之词。美欧当前总体而言属于合作关系,但匈牙利等国明显不满美国对俄罗斯的强硬政策,这有可能导致西方国家内部分歧增大。乌克兰危机看不到起色,乌政府将致力于以激化与俄对立来走出目前的社会问题僵局,俄罗斯将被当作替罪羊。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和俄罗斯的言辞将越来越激烈。

卡内基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扬·特绍:俄乌关系将是欧盟外交最棘手的课题。欧盟已将赢得这场地缘政治角力的胜券押在了力促乌克兰政府的改革上。达到这一目标需要28个欧盟成员国同心戮力做好长期付出大量金钱、扛住俄罗斯压力的准备。这一任务非常艰巨。目前来看欧盟保持了一致性,但德国在其中的坚定主导作用能维持多久尚未可知。在欧美进行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谈判问题上,欧盟委员会强力支持,但并非所有成员国都热衷于此,反对声音也颇具声势。

李东燕:中俄关系有望再上一层楼,在政治、经济及军事方面两国有更多利益交汇,具有相互借助、扩大合作的需求。与美俄关系相比,中美关系具有更多积极、乐观的一面。在2014年外交成果基础之上,中国与欧洲、新兴经济体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有继续扩大的前景。

乌克兰、叙利亚等热点问题

能否出现突破?

明琴科:乌克兰危机至少还要持续两到三年,乌国内社会不满正在积聚,政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由于乌社会高度军事化,存在很多不受政府控制的准军事组织,国内战争形势严峻。各地区可能因内部问题发生冲突,经济崩溃不可避免,而随后到来的将是社会动荡,乌国内矛盾已非民族问题,症结在于社会问题。

萨米尔·卡达:恐怖主义仍是中东面临的主要威胁,美国及其盟国对“”的打击不可能将其根除,反恐任重道远。埃及和突尼斯完成了民主过渡,中东国家2015年有望增强自身独立性,人民将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巴以、叙利亚等问题还将处于僵局状态,但利比亚问题有望在周边国家斡旋下取得突破,实现全国和解,进而通过选举建立起具有充分代表性的中央政府。

国际经济形势

2016年国际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疲弱复苏态势,我国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运行和结构调整特征及趋势明显。

从目前形势和发展态势看,今年世界经济运行将呈现以下特征和趋势:

一是世界经济贸易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态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虽然在各国大规模刺激政策作用下一度快速回升,但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和作用衰减,世界经济贸易自2012年以来重新回落至4%以下的低增长,复苏动力明显不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5年全球经济和贸易量分别增长3.1%和3.2%,预计2016年将分别增长3.6%和4.1%。但从去年4季度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看,今年全球经济贸易增速难以明显回升,多数研究机构和国际投行预计今年仅有0.1~0.2个百分点的微弱回升。总体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各国都在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为未来的经济增长积蓄动能,世界经济在短期内仍难以摆脱低速增长状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期展望,2020年前世界经济贸易的年均增速分别难以超过4%和5%,明显低于金融危机前5年5%和8%左右的年均增速。

二是主要经济体走势将进一步分化。自去年以来,发达经济体总体回升向好,而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回落。从发达经济体内部情况看,美国经济增长较快,消费、投资、出口和房地产形势明显好转,失业率已降至5%以下;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虽然有所好转,但增速缓慢,通缩压力较大,经济持续复苏仍面临不少制约。虽然金融危机后3大经济体都采用大规模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支持经济复苏,但欧元区和日本的结构性改革进展滞缓,而美国同时还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和出口倍增计划,加大对页岩气等新能源和新技术新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了经济复苏势头。从新兴经济体内部看,受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和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出现衰退,同时还面临资本外流、货币大幅贬值、通胀上升压力,其他对资源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也普遍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亚洲新兴经济体虽然总体情况相对较好,但由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导致内生增长动力不足,而外需疲弱又使得传统的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速普遍持续放缓,惟有印度继续保持7%以上的较快增长。

三是国际金融市场调整波动可能加大。由于全球经济走势分化、周期不同步,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出现分化甚至背离。美联储已经启动加息进程,预计今年仍有两到三次加息行动,而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仍在实行量宽政策支持经济复苏,由此导致的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和美元汇率走强将引发国际债市、汇市、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持续调整和波动,特别是国际资本加速回流美国和美元资产,将使得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重创的资源出口经济体更加雪上加霜,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有可能在债务过高的经济体诱发偿债危机,进而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市场稳定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前提,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依然脆弱的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调整波动加大会进一步制约世界经济复苏。

四是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可能进一步回落。在经历了10多年的超级大牛市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陷入供大于求、价格大幅回落的窘境。目前,国际油价已跌落至每桶30美元的低位,与金融危机前高点时的每桶145美元相比下跌幅度高达79%,铁矿砂、铜、铝、锌等的价格跌幅也都高达40%以上。由于以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刺激能源资源类产品产能规模大幅扩张,而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低位徘徊,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难以改观,能源资源出口大国为增加收入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又不愿减产,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将继续施压大宗商品价格,加之美元走强会进一步抑制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此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一定的下跌空间。国际投行纷纷预测,今年石油价格很可能跌落至每桶20~30美元区间,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有5%以上的跌幅。虽然地缘政治动荡和市场投机有可能在短期推高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但难以改变价格疲软下跌的基本走势。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将加剧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困难,对资源进口国虽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但也会加大通缩压力,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可以说是利弊兼有。

五是全球产业重组和产业链布局调整步伐加快。随着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进程加快,移动互联网、可再生能源、物联网、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金融、商贸、制造、教育、医疗等更多领域普及应用和融合发展将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传统产业将全面转型升级。在全球产业加快重组的同时,依托信息化、智能化、小型化、分散化、个性化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将逐渐取代分工明确、规范严格的标准化大工厂生产组织方式而成为主流,国际分工方式也面临变革。另一方面,美国主导推进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协定(TPP)和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贸易投资伙伴协定(TTIP),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为基础全面扩大市场准入,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等新议题纳入谈判范围,不仅为国际经贸规则标准提高设立了新标杆,抬高了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门槛,而且会逐步改变全球产业链布局,对其他经济体产生贸易投资和产业转移的负面效应。

六是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上升。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显著改变,世界多极化更趋明朗,全球治理体系和结构继续发生改变。面对新兴大国的加速崛起,美国等发达国家竭力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和既有利益,各国都在调整发展战略和对外关系,各种矛盾凸显,竞争摩擦加剧。由此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更加频繁,非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在上升。从目前情况看,中东局势、美俄关系、极端势力的恐怖袭击、欧洲难民问题、朝核问题、伊朗导弹问题等,都有可能出现难以预见的新变化,世界经济复苏也因此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总体看,我国的外部发展环境依然复杂多变。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外部发展环境有望保持和平稳定,有利于我国继续发展。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和变革期,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带来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的状况短期难以改观,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的挑战也在增多。

对中国经济五大影响

从目前情况看,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低迷既导致外需拉动作用减弱,也为我国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带来新契机。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去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已连续4年未完成预期目标。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今年外贸出口稳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寄希望于扩大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适应国际国内需求结构变化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外贸优进优出,更好发挥外贸进出口对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二在科技产业大变革背景下,我国既面临迎头赶上的机遇,也不排除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传统产业面临被技术性淘汰的风险。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新兴经济体也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更加重视发展制造业。我国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领域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制造业领域的传统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弱化,产业发展进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若不能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就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也会面临来自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激烈竞争。

三是大宗商品供求格局变化和价格回落,既有利于我国降低进口成本和增加能源资源进口,但也会加剧上游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无论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会增加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因此,石油等大宗商品供求关系宽松和价格低位运行,总体上有利于保障能源资源供应安全和降低发展成本。但另一方面,在经济换档减速、需求扩张放缓、产能普遍过剩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供应增多和价格大幅下跌也对我国能源资源开采加工等上游行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生产者价格的持续回落也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经营困难,去产能、降成本压力增大。

四是国际经贸规则主导权之争,既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带来难得机遇,也对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市场开放带来挑战。去年10月,美国主导的有12个亚太经济体参加的TPP谈判最终达成协议,不仅在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而且在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竞争中立、电子商务、金融等服务业开放等领域设立了新标准,对未来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演进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为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就必须主动参与推动多边经贸规则制定和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提升制度性话语权,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贸体系变革的新形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五是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也扩大了我国在大国关系动态博弈中的回旋余地。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不断从经济、金融、科技、产业等领域向社会、政治、军事、安全和国际治理等更广泛领域传导,全球利益格局的战略博弈更加激烈,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全球恐怖主义出现新回潮,热点敏感问题频发。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既要坚持原则,妥善处理大国关系,有效应对和管控风险,主动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更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推进建设,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赢得发展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前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国际国内形势?

其一,世界经济多“愁”善“感”,国际经贸规则博弈加剧。金融危机爆发八年之后,世界经济复苏仍动力不足,IMF预测年增长3.6%。2015年末,美联储正式开启加息进程,预计2016年将循序渐进、逐步加息,以免美国经济复苏因加息过猛过快而“熄火”。由于全球需求持续不振,国际大宗商品行情看跌,油价维持在超低位,加之随着美联储加息导致新兴经济体资金加速外逃,依赖资源能源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将受到更大冲击,其金融与债务风险累积,一些拉美国家面临社会和政治风险。

?与此同时国际经贸规则博弈加剧。美国热衷搞“小圈子”,包括对新兴经济体利诱分化,一面加快落实TPP,一面加紧推进TTIP等谈判,企图以新规则体系排挤孤立新兴大国,竭力围堵中国的“”与亚投行等。

?其二,大国关系的演变需高度关注。表现在一是西方大国加紧“抱团”。美欧将进一步强化北约,以共同应对俄罗斯“扩张”、中东乱局与国际恐怖主义带来的挑战,在此过程中美欧的分歧亦现;美日同盟加固,美对日倚重与日替美“分忧”同步加强,针对中国崛起相互利用的一面增加;日本欲藉主办七国集团峰会将自己打扮成乃至二战的“受害国”,企图混淆是非、自我漂白。

?二是美俄矛盾的一面凸显,竞争激烈。美俄围绕乌克兰问题的制裁与反制裁将继续,彼此地缘角逐延伸至叙利亚等中东地区。此外,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危机感与焦虑感增大,对华政策逞强使绊的一面更为突出。

?其三,“选举年”相关国家政局变动带来变数。

?周边多国迎来换届。蒙古国将举行议会选举,执政的民主党与在野的人民党势均力敌;越南***即将举行十二大,越内政外交变化的不确定增加;缅甸将进入民主联盟上台执政新时代,新总统预计于3月就职,缅军方与民盟进入博弈磨合期,缅甸走向尚待观察。

?大选牵动全球。民主与共和两党均难获得绝对优势,“巧妇”希拉里在民主党内胜出的可能性大,而共和党则混战不已,“奇葩”特朗普能走多远存疑。在两党恶斗加剧的情况下,竞选双方可能再度拿中国“说事儿”,乃至竞相对华抹黑,中美关系舆论氛围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中美竞合博弈将趋复杂激烈,竞争面会更突出,应做好风险管控预案。

?其四,亚太、中东、东欧仍是三大热点地缘板块。

?在中国周边,外力作用将致使海洋争端持续“发烧”。美国以“维护航行自由”为幌子,针对中国南沙岛礁建设持续施压,正策划美日等在南海的联合军演、巡航等。菲律宾挟美自重,对中国倒打一耙开展所谓法律战,其“南海仲裁案”可能在2016年6月作出裁决,中国的南海维权主张面临挑战。日本加紧推行“新安保法”与扩军备战。朝鲜半岛不确定性仍大,特别要高度关注朝鲜进行核试验的动向。阿富汗暴恐活动有加剧趋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中东乱局步入第六年后,围绕打击“”的各方复杂角力,地区秩序重建异常艰难。尽管政治解决叙危机进程已启动,但没有一方占据压倒性优势,新的一年中主要大国加大介入力度,“挺巴(沙尔)”、“倒巴(沙尔)”两方阵线分明,也直接影响到打击“”的效果。此外,也门战乱将持续,巴以矛盾紧绷短时间内难以缓解。

?乌克兰问题正呈现长期化趋势,由于北约与俄罗斯针锋相对,乌东部战火重燃不无可能。各方对落实“新明斯克协议”意愿不足,俄与西方的地缘矛盾难以解决。

?其五,全球性挑战有增无减,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仍任重道远。

?由于“”等暴恐势力在全球扩散流窜,国际反恐形势持续严峻,西方大国固执双重标准致使国际反恐合作成效不彰;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之争将更趋激烈,中方近日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受国际社会好评,但美国仍谋网络霸权;美国将于2016年3月主办新一轮核安全峰会,伊核协议达成后兼顾和平利用核能与维护核不扩散机制面临新契机,但确保核材料与核设施安全的挑战犹存;G20进入中国时间,中国将力争为全球经济发挥应有的领航作用,人民币被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后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提升。此外,2016年联合国秘书长面临改选,新“掌门人”竞争激烈,女性人选呼声较高,是否有第一位女性秘书长产生值得关注。